- 陈怡平;韩静;
以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幼苗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了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强度:10.08kJ·m-2;照射时间8h·d-1;共照射8d)辐射损伤菘蓝叶片衰老的延缓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UV-B辐射可导致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形成,显著降低蛋白酶、转氨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同时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和生物量;而菘蓝幼苗经UV-B辐射处理后再用激光辐照(波长:633nm;功率密度:5.23mW·mm-2;束径:1.5mm;照射时间:5min·d-1),叶片中CPD含量显著降低,蛋白酶、转氨酶、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和生物量与单独UV-B处理组相比显著提高.上述结果表明激光辐照可以显著延缓UV-B损伤菘蓝叶片的衰老。
2008年02期 11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勇;罗孝俊;杨中艺;余晓华;袁剑刚;陈社军;麦碧娴;
电子废物拆解活动一般集中于村镇内靠近人居环境的区域,其污染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最为直接.为了了解电子废物拆解活动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对广东省清远市龙塘镇、石角镇内电子废物拆解作坊共29个表土样本以及附近农田33个土壤样本进行了取样,并分析了重金属Zn、Cu、Pb和Cd含量.结果表明,龙塘镇电子废物拆解作坊表土中4种重金属的总含量平均值高达11086mg·kg-1,远高于电子废物焚烧迹地,其中Zn、Cu、Pb和Cd平均含量分别为3039.6、6371.5、1635.4和39.3mg·kg-1.从事电子废物拆解业历史较短的石角镇的拆解作坊表土中,4种重金属总含量和各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龙塘镇,显示出拆解历史越长,污染越严重的倾向.与焚烧工序相比,拆解工序中的Zn、Cd污染更为严重,Cu污染相近,Pb污染相对较低.在拆解作坊附近33个农田土壤样本中,Zn含量不超标,Cd含量超标最严重,超标率为78.8%,最大超标倍数达25.7倍,其次是Cu,超标率为63.7%,最大超标倍数达6.3倍,再次为Pb,超标率为48.5%,最大超标倍数为2.1倍.4种重金属的综合超标率达到81.8%.农田土壤中4种重金属与拆解作坊表土中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表现出共迁移特征.由此可见,研究地区大规模的电子废物拆解活动已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风险。
2008年02期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徐晓宇;肖国强;刘凤想;彭光银;彭宇;陈建;杨旭;
为了研究气态甲醛对蜘蛛的遗传毒性,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及KCl-SDS沉淀法检测了卡氏毛园蛛(Eriovixia cavaleriei)暴露于气态甲醛(0、0.5、1.0、3.0mg·m-3)后的细胞DNA分子断裂、DNA-DNA交联、DNA-蛋白质交联状况,并以甲醛的水溶性实验为基础,总结了甲醛对不同动物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显示,中、低浓度甲醛(0.5、1.0mg·m-3)可引起卡氏毛园蛛细胞DNA链断裂,高浓度甲醛(3.0mg·m-3)除引起DNA链断裂外,还可诱导核内交联物的形成;随着甲醛染毒浓度的升高,DNA的损伤程度逐渐加重,显示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通过总结甲醛对不同动物的遗传毒性发现,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5~625μmol·L-1,生理盐水溶液),动物细胞DNA损伤基本表现为由DNA链断裂(DSB)→DNA-DNA交联(DDC)→DNA-蛋白质交联(DPC)的过渡;甲醛所致的DNA损伤在不同动物细胞中也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动物细胞对甲醛的敏感性不同。
2008年02期 13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郝伟;姜勇;李琪;梁文举;
为了探讨重金属Pb、Cd对矮小拟丽突线虫(Acrobeloides nanus)的亚急性毒性作用,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和Cd对矮小拟丽突线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并对线虫世代间的毒性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当代(P0)和后代(F1)线虫平均体长均显著降低(p<0.05,p<0.01);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当代(P0)和后代(F1)线虫平均体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Pb、Cd暴露浓度的增加,线虫产卵数逐渐降低;Pb对线虫产卵数的72h-EC20、EC10分别为17.41、4.36mg·L-1,Cd对线虫产卵数的72h-EC50、EC20和EC10分别为4.47、0.91和0.53mg·L-1.以上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暴露可显著抑制矮小拟丽突线虫的生长发育、繁殖;线虫体长、产卵数具有明显的重金属浓度依赖性。
2008年02期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莉;李学彬;杨光涛;邓灵福;丁书茂;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Carassius auratu)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DEHP溶液(0、25、50、100、200mg·L-1)对体外培养脑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染毒1.5h后,与对照组相比,DEHP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和尾矩(Tail Moment)均显著升高(p<0.01),即DEHP染毒引起了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DNA损伤程度加剧,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及尾距与DEHP染毒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表明,DEHP可导致金鲫鱼脑细胞DNA损伤。
2008年02期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程燕;周军英;韩志华;林小丽;单正军;
为了初步研究有机磷农药二嗪磷对鸟类的毒性作用,采用室内饲喂染毒的方法,分析了二嗪磷对鹌鹑、鹧鸪及斑鸠3种鸟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鹌鹑、鹧鸪采用经食饲喂,染毒剂量分别为0、40、80、160、320、600mg·kg-1饲料和0、400、800、1600、3200、6000mg·kg-1饲料,试验周期8d;斑鸠采用拌种饲喂(1mL50%二嗪磷乳油拌500g麦种),染毒剂量为0、1.2、2.0、4.0、8.0mg·kg-1体重,一次性染毒后进行常规饲养,试验周期15d。结果表明,二嗪磷对3种鸟脑组织AChE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各染毒组死亡鸟AChE活性较对照降低显著(p<0.05,p<0.01),活性抑制率均超过40%;各染毒组存活鸟AChE活性较对照也有所降低,但活性抑制率均未超过20%.以上结果提示,抑制脑组织AChE活性可能是二嗪磷致鸟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2008年02期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姚静;方展强;徐杰;
为探讨利用雄性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作为生物标志物检测环境雌激素的可行性,采用浸浴法用50μg·L-117β-雌二醇(E2)对雄性唐鱼进行染毒,30d后将鱼体整体匀浆进行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以分析Vtg的产生;并采用Mg2+-EDTA选择性沉淀和Q 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对Vtg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E2诱导下,雄性唐鱼产生了雌性特异蛋白Vtg,并且可在体内积累;利用Mg2+-EDTA选择性沉淀和Q 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的两步纯化方法可分离纯化唐鱼整体匀浆Vtg;经Native-PAGE鉴定,确定唐鱼Vtg的分子量为440kDa.以上结果提示,雄性唐鱼Vtg可以作为环境雌激素监测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物。
2008年02期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崔萌萌;黄俊;王江伟;曹毅;毛彩霞;李岩;
为了研究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小鼠肺脏和肝脏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采用腹腔注射进行一次性染毒,其中3个染毒组分别腹腔注入0.1、0.2、0.4mg·mL-1的多壁碳纳米管(粒径20~40nm)悬液1mL,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染毒5d后测定肺脏和肝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多壁碳纳米管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肺脏和肝脏组织SOD活力、GSH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在实验浓度(0~0.4mg·mL-1)下,SOD活力、GSH含量与多壁碳纳米管染毒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小鼠肺脏和肝脏抗氧化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2008年02期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项晓玲;李岩;田熙科;杨超;吴曲;常青;袭著革;杨旭;
为了探讨纳米硫硒化镉(CdSeS)对小鼠肾脏和脑组织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将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采用尾部静脉注射进行一次性染毒,3个染毒组分别注入0.1、0.2、0.4mg·mL-1的纳米CdSeS粉末(20~30nm)悬液1mL,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染毒3d后对肾脏和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进行测定,从而检测纳米CdSeS对肾脏和脑组织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结果显示,随着纳米CdSeS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肾脏和脑组织中SOD活力呈逐渐降低趋势,而MD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均显示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较高浓度组(肾:ρCdSeS≥0.2mg·mL-1;脑:ρCdSeS≥0.4mg·mL-1)SOD活力、MDA含量与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较低浓度组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纳米CdSeS能够对小鼠肾脏和脑组织造成氧化损伤,并且能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部。
2008年02期 168-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众;李艳飞;
以鸡脾脏淋巴细胞为试验对象,通过短期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铝暴露对鸡免疫细胞的毒性作用.将不同浓度的AlCl3添加到培养液中(终浓度分别为0、0.2、0.4、0.6、0.8mg·mL-1),对鸡脾淋巴细胞原代培养24h,检测培养液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淋巴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培养液上清中LDH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随铝暴露浓度的增加,LDH活性逐渐升高,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表明铝暴露能够破坏鸡脾淋巴细胞膜,导致细胞活性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培养液上清中IL-2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随铝暴露浓度的增加,3者均逐渐降低,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表明铝对体外培养鸡脾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毒性作用。
2008年02期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时伟杰;艾仕云;朱鲁生;马永飞;李金焕;
为探索莠去津对DNA的损伤及其毒性作用机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以及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莠去津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二者形成DNA加合物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莠去津与鲱鱼精DNA作用后,莠去津的紫外光谱呈现减色效应,并有轻微红移现象,而其荧光光谱强度明显增强;循环伏安法显示莠去津与DNA作用能引起莠去津还原电位正移,峰电流减小.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莠去津平面分子能够嵌插到DNA双螺旋链中,形成较稳定的加合物.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得莠去津与鲱鱼精DNA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1.2×105.该研究为莠去津毒理作用评价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2008年02期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振德;汪东风;王文娇;陈元林;张清智;刘红玉;陈建美;
以小白菜、甘蓝、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小白菜、甘蓝、芹菜中毒死蜱、氧化乐果、敌敌畏等有机磷农药残留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对甘蓝中毒死蜱和氧化乐果的降解效果优于小白菜,但对芹菜中毒死蜱的降解效果远不及甘蓝和小白菜,表现出一定的作物选择性.叶面喷施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敌敌畏等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比毒死蜱、氧化乐果等硫代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强烈,表现出一定的农药选择性;另外,喷水对叶片表面残存农药具有一定的冲洗作用,可减少叶面农药的残留量;叶面喷施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对甘蓝和小白菜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远高于叶面喷水.以上结果表明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确实具有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作用.在蔬菜生产中将海藻多糖稀土配合物作为农药残留降解制剂是可行的,有利于蔬菜安全生产和提高蔬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2008年02期 183-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姚芳芳;王效科;逯非;冯宗炜;欧阳志云;
如何评价和预测近地层臭氧(O3)浓度持续升高对作物的影响是污染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依据改进的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实验资料,建立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O3与3种典型农作物(水稻、冬小麦和油菜)的剂量-响应(Dose-response)函数,并对该地区2003年作物产量损失进行了综合估算.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冬小麦和油菜3种作物的O3临界水平值分别为7.434、2.280和7.328ppm·h,冬小麦最为敏感;2)O3污染已造成该地区较为严重的产量损失,2003年水稻、冬小麦和油菜分别减产3.04%、17.08%和5.92%,经济损失达到5.76、7.68和2.61亿元.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浓度O3污染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8年02期 1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马驿;陈杖榴;
为了评价兽药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平板计数法和熏蒸浸提法研究了不同含量恩诺沙星(wENR)对土壤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药物组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药物含量越高,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越低;较低含量的恩诺沙星(wENR<0.1μg·g-1,细菌数量;wENR<1μg·g-1,MBC)对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较高含量的恩诺沙星(wENR≥0.1μg·g-1,细菌数量;wENR≥1μg·g-1,MBC)则影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以上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残留可显著影响土壤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进而可能影响土壤特性和土壤的一些生态过程。
2008年02期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