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勇;张高生;陈琳琳;任宗明;付荣恕;王子健;赵建平;高占国;翁燕波;
探讨了日本青鳉在两种除草剂阿特拉津和百草枯联合暴露下的逐级行为响应,采用水质安全在线生物预警系统(BEWs)记录行为强度数据,分析不同暴露浓度、不同暴露时间日本青鳉的行为响应.10、5、1和0.1TU的暴露浓度下行为反应时间分别为:0.74、7.7、29.4和42.2h,而每个浓度不同配比之间行为反应时间差异明显.结果表明:在两种除草剂的暴露下,日本青鳉的逐级行为响应既受化合物浓度高低的影响,又受暴露时间的影响,而且每个浓度两种药物不同配比暴露下的青鳉鱼的逐级行为响应基本一致,每个浓度不同配比之间行为反应时间差异明显,即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除草剂对日本青鳉的行为毒性是协同作用.
2010年01期 v.5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晓静;陈灏;闫海;秦波;
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采用污染物藻类毒性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在0.01~500mg·L-1浓度范围内,nano-TiO2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现象,而SWCNTs却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其96h半效应浓度(96h-EC50)为261.5mg·L-1.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nano-TiO2相比,SWCNTs能够发生凝聚并吸附大量的普通小球藻细胞,因此严重抑制了普通小球藻的正常生长.
2010年01期 v.5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夏继刚;牛翠娟;高颖;裴雪姣;
研究了不同浓度下(0(对照)、0.1、1、10、100μg·L-1)壬基酚(NP)长期暴露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雄鱼第二性征、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P暴露对斑马鱼第二性征的影响显著,可导致雄性个体出现泄殖乳突、腹部膨大等典型雌性化特征.100μg·L-1NP暴露导致76.9%的雄鱼出现泄殖乳突.NP暴露对斑马鱼精子激活率的影响显著,随NP暴露浓度升高精子激活率下降,呈现负相关的剂量-效应关系.NP暴露对斑马鱼精子寿命和精子剧烈运动时间均有显著影响.低剂量(0.1μg·L-1)和高剂量(100μg·L-1)NP暴露下精子寿命及其剧烈运动时间显著缩短,而中等剂量(10μg·L-1)NP对上述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斑马鱼第二性征、精子活力可作为指示水体环境雌激素毒理学效应的敏感指标.
2010年01期 v.5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徐怡;刘其根;胡忠军;沈竑;曹君韫;童留青;
研究了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敌杀死、索虫亡、百草一号、敌敌畏、卷清、逐灭(池塘水)、逐灭(自来水)、锐劲特、抑虱净、草甘膦、星科等10种农药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对不同农药的耐受力相差较大.敌杀死、索虫亡、百草一号、敌敌畏、卷清、逐灭(池塘水)、逐灭(自来水)、锐劲特、抑虱净、草甘膦、星科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24h半致死浓度(24hLC50)分别为4.62×10-3、2.28×10-2、16.7、2.57×10-1、4.73×10-3、8.91×10-2、2.97×10-2、8.90×10-2、8.08、5.52×103、3.64×10-1mg·L-1;48h半致死浓度(48hLC50)分别为3.07×10-3、1.46×10-2、15.8、1.98×10-1、4.33×10-3、3.48×10-2、1.48×10-2、6.01×10-2、6.47、4.06×103、1.99×10-1mg·L-1;其安全浓度(SC)分别为4.07×0-4、1.80×10-3、4.16、3.72×10-2、1.09×10-3、1.59×10-3、1.10×10-3、8.22×10-3、1.24、6.59×102、1.78×10-2mg·L-1.相比之下,草甘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毒性最低,百草一号的毒性也相对较低,可以作为稻虾混养系统病虫害防治的首选,而敌杀死、卷清等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毒性极高,应尽量避免使用.
2010年01期 v.5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王静;朱九生;高海燕;余清军;乔雄梧;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系统观察了杀虫剂处理家蚕后的中毒症状.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4种杀虫剂的LC50值均小于0.5mg·L-1,属剧毒级药剂,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啶虫脒、毒死蜱和敌敌畏3种农药的LC50值分别为1.2371、1.0438和4.9641mg·L-1,属高毒级药剂,对家蚕有高至极高风险性;家蚕的农药急性中毒症状主要包括吐液、拒食、体缩、摆头、身体扭曲呈"S"或"C"形等,但不同类型农药其家蚕中毒症状表现各异.
2010年01期 v.5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沈新强;沈盎绿;
针对渔用废电池被大量丢弃在海洋中的现象,分别开展了废电池中主要重金属离子溶出特性试验和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海洋生物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20的40L海水中自然浸泡状态下(45节电池),松下一号锌锰废电池溶出液中铅、镉、汞溶出浓度不断增加,但溶出速率较慢.单节电池在第6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08μg、0.52μg和0.60μg,溶出率分别为0.004%、0.018%和1.263%;第21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8.76μg、6.38μg和1.02μg,溶出率分别为0.057%、0.224%和2.147%.一节废电池中铅、镉和汞总量在1L海水中全部溶出后浓度分别可达到50445μg·L-1、2850μg·L-1和47.5μg·L-1,分别是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1009倍、570倍和95倍.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废电池浸出液混合浓度中铅、镉和汞浓度分别为3.39μg·L-1、0.64μg·L-1和0.76μg·L-1时(45节电池40L海水浸泡60d),对黑鲷、脊尾白虾和缢蛏的96h半致死浓度值分别为溶出液混合浓度的5.13%、4.87%和6.71%,废电池浸出液中各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毒性具有非常强的协同作用.在鱼、虾、贝三类受试生物中,贝类对废电池溶出液毒性的耐受能力最强,鱼类次之,虾类最弱.
2010年01期 v.5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兴强;曹梅;阎斌伦;马甡;
研究了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存活、生长和免疫的影响.96h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在助溶剂Tween20的安全浓度范围内,随着DMP、DEP、DBP和DOP水平的升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呈下降趋势,24h、48h、72h和96h的LC50分别为40.33、35.29、25.48、19.14mg·L-1,30.52、23.45、16.96、15.38mg·L-1,7.51、6.97、6.57、6.06mg·L-1和6.85、5.87、5.01、4.47mg·L-1;DMP、DEP、DBP和DOP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浓度随塑料增塑剂碳链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11、4.15、1.80和1.29mg·L-1.90d慢性毒性实验表明,凡纳滨对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血清蛋白含量、血清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以对照组和0.0400mg·L-1助溶剂Tween20处理组最高,而且显著高于1/100倍DMP、DEP、DBP和DOP安全浓度处理组(p<0.05).
2010年01期 v.5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清香;吕军仪;
为探讨表面活性剂成分对海洋桡足类生物的影响,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安氏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annandalei Sewell)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SDBS对安氏伪镖水蚤雌体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40、1.67、1.59和1.58mg·L-1,而对雄体分别为1.84、1.54、1.41和1.40mg·L-1;SDS对雌体24h、48h、72h和96h的LC50分别为54.33、30.85、25.21和15.85mg·L-1,对雄体分别为18.48、13.55、10.51和8.50mg·L-1;SDBS对雌体和雄体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4mg·L-1和0.32mg·L-1,而SDS对雌体和雄体的分别为2.98mg·L-1和2.19mg·L-1.结果显示,对安氏伪镖水蚤而言,SDBS比SDS的毒性更强;以半致死浓度LC50为参考依据,安氏伪镖水蚤雄体均比雌体对这两种表面活性剂敏感.
2010年01期 v.5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张旋;刘利民;皮钰珍;本山直树;
在没有下水处理设施的地区,去屑洗发香波中所含有的吡啶硫酮锌(zinc pyrithione,ZPT)随着生活废水被直接排放到河中.为了考察流入河中的ZPT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设想ZPT最终被底质吸附,在添加和未添加底质两种试验条件下,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对麦穗鱼、青鳉、泥鳅鱼、直突摇蚊亚科二龄幼虫、河蚬进行了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底质时,ZPT对麦穗鱼、青鳉、泥鳅鱼、直突摇蚊亚科二龄幼虫、河蚬48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06、0.09、0.27、0.07和5.05mg·L-1;未添加底质时,ZPT对麦穗鱼、青鳉、泥鳅鱼、直突摇蚊亚科二龄幼虫、河蚬48hLC50分别为0.10、0.11、0.22、0.12和5.34mg·L-1.统计结果显示,添加与未添加底质,ZPT对上述供试生物的48hLC50值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我国相关标准判定ZPT对麦穗鱼、青鳉、直突摇蚊亚科2龄幼虫属剧毒物质.
2010年01期 v.5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王睿睿;闫启仑;韩明辅;陈红星;闫吉成;关道明;
端足类生物是沉积物毒性检测的优选受试生物,定量评价污染物质对其的毒性十分必要.为筛选我国端足类生物用于毒性检测,通过加标镉海水的急性毒性实验,检测了端足类河蜾蠃蜚(Corophium acherusicum)对重金属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镉对河蜾蠃蜚的毒性效应与其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毒性强度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镉对河蜾蠃蜚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1.46mg·L-1,与镉对其他端足类生物的96hLC50具有可比性.
2010年01期 v.5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游文宇;陈晓枫;宋敏;王成菊;
采用食下毒叶法在室内测定了二甲戊乐灵、异丙甲草胺、草甘膦铵盐等16种除草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根据其毒性范围进行分极,评价了其对环境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0%啶嘧磺隆可湿性粉剂96hLC50为5.58mg·kg-(1桑叶),属于高毒;50%草甘膦可溶粉剂和80%莠灭净可湿性粉剂96hLC50分别为68.17mg·kg-(1桑叶)和111.75mg·kg-1(桑叶),属于中毒;其它13种药剂的LC50>200mg·kg-(1桑叶),属于低毒.
2010年01期 v.5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吴明和;周锡昌;梅秀丽;梅启明;郭鹏;
采用不同浓度(50、100、200mg·kg-1)的联苯胺(Benzidine)和不同浓度(200、400、800mg·kg-1)的六氯苯(1,2,3,4,5,6-Hexachlorocyclohexane),通过对大鼠进行体内染毒建立毒性作用动物模型,分析了大鼠肝脏线粒体抗氧化物酶及呼吸代谢和能量转换酶(SOD、GSH-Px、COX和Ca2+-ATPase、Mg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联苯胺(50mg·kg-1)和六氯苯(200mg·kg-1或400mg·kg-1)作用下酶活性出现应激反应,而高浓度联苯胺(100、200mg·kg-1)和六氯苯(800mg·kg-1)则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分析认为,联苯胺和六氯苯可能经体内代谢活化后,对线粒体DNA及其转录和翻译系统产生作用,导致线粒体代谢功能紊乱,这可能是联苯胺和六氯苯毒性作用对线粒体损伤的主要机制.
2010年01期 v.5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效宇;皇培培;王春雨;
离子液体的生物毒性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但目前该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采用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C8mim]Br)处理金鱼胚胎,研究了金鱼早期胚胎发育期暴露离子液体后对金鱼仔鱼的氧化损伤.通过预实验获得金鱼胚胎(卵裂期)72小时半致死浓度(LC50)为209mg·L-1,根据该结果设计胚胎发育期离子液体的亚慢性暴露浓度为10.45mg·L-1、20.9mg·L-1、41.5mg·L-1、104.5mg·L-1.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离子液体处理组(10.45mg·L-1和20.9mg·L-1)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高浓度处理组(41.55mg·L-1和104.55mg·L-1)极显著下降.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除10.455mg·L-1处理组为不显著上升外,其余3组均为显著下降.4个处理组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该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胚胎发育期暴露离子液体后,[C8mim]Br对金鱼仔鱼组织抗氧化系统仍产生较强的氧化损伤并引起脂质过氧化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离子液体对水生态系统中水生动物种群的影响,并对离子液体的生态安全做出科学评价.
2010年01期 v.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林飞;于燕;梁怿;周立娜;徐康森;
观察了海狗油脂肪乳对大鼠妊娠晚期、分娩期、哺乳期及胚胎和胎仔出生后生长发育、学习能力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于大鼠妊娠D15至哺乳D21,连续皮下注射给予250、500和1000mg·kg-1剂量的海狗油脂肪乳,同时设0.9%氯化钠注射液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和胎仔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等项指标.结果表明:给药后F0代母鼠体重增长明显减慢,摄食量显著减少,未见生殖、胚胎毒性反应;F1代仔鼠的出生体重和哺乳期体重增长减慢,生理达标、新生反射等发育迟缓;停药后F1代大鼠的体重增长、摄食量、脏器系数、同笼交配率、妊娠率及胚胎发育全过程未见明显生殖、发育等毒性变化.由此结论,海狗油脂肪乳可使母鼠和F1代仔鼠体重增长缓慢,生理发育迟缓,但不影响F1代仔鼠器官发育、生殖能力以及停药后体重增长和摄食量.
2010年01期 v.5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怡平;郑宏春;
以绿豆(Vigna radiata)为实验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剂量磁场处理绿豆种子对种子电导率、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镉胁迫绿豆幼苗根、茎、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400mT、600mT、800mT、1000mT磁场均显著提高了种子电导率,且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电导率显著增大;2)400mT、600mT、800mT磁场均能显著提高绿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幼苗发育,比较而言600mT效果最好,1000mT处理则显著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抑制了幼苗发育;3)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1镉胁迫绿豆幼苗栅栏组织和海面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厚度变薄,而种子经过600mT磁场预处理后再进行镉胁迫,厚度接近对照组.对于茎和根而言,镉胁迫抑制了形成层细胞分裂,维管束体积缩小,而种子经过600mT磁场预处理后再进行镉胁迫,其维管束体积增大接近对照组.表明,600mT磁场预处理种子可改善镉胁迫对幼苗的伤害.
2010年01期 v.5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宋志慧;刘歌;
以青萍(Lemna mino)为实验生物,通过研究不同浓度(0、0.04、0.08、0.12、0.16、0.20mg·L-1)的三苯基锡(TPT)对青萍生长发育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TPT对水生浮萍植物的毒性作用,以期为及时发现并排除TPT污染提供理论和直观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培养4d后,TPT对青萍叶片生长量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10mg·L-1;CAT、POD活性随TPT处理浓度的升高显著升高(各暴露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TPT对青萍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CAT和POD活性的变化可作为反映TPT污染胁迫的敏感指标.
2010年01期 v.5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周昕;王江涛;谭丽菊;赵志超;
为了探讨海洋贝类对环境中雌激素的富集情况,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方法提取了胶州湾李村河入海口蛤蜊、牡蛎和底泥中的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和雌炔醇(EE2),并用GC-MS方法测定了上述4种物质的含量,此外还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蛤蜊吸收底泥中雌激素物质的影响因素.测定结果显示,该水域中蛤蜊全组织中E1含量为0.45~5.20ng·g-1,E2含量为nd~4.34ng·g-1,E3和EE2未检出;牡蛎体内的E1、E2和E3含量分别为4.64~29.66、2.16~7.20和0.96~7.96ng·g-1,EE2未检出;底泥中E1、E2和E3含量分别为0.43~2.36、nd~0.59、0.52~1.13ng·g-1,EE2未检出.蛤蜊和牡蛎体内的雌激素物质含量高于其栖息的底泥.暴露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底泥中雌激素物质含量的增加或暴露时间增加,蛤蜊体内雌激素物质的含量增加,贝类可吸收并富集底泥中的雌激素物质.
2010年01期 v.5 12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委;陈振德;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壳聚糖水溶液对菠菜中毒死蜱和乐果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壳聚糖(50、100、200、400mg·L-1)可有效降低菠菜中毒死蜱和乐果残留量,其中较低浓度壳聚糖能更有效地降低菠菜中毒死蜱、乐果的残留量.50mg·L-1壳聚糖使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量较对照降低40.2%,安全间隔期缩短2.07d;100mg·L-1壳聚糖使菠菜中乐果残留量较对照降低46.9%,安全间隔期缩短0.5d.壳聚糖作为一种有机磷农药降解剂应用于蔬菜生产是可行的.
2010年01期 v.5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臧振远;尉黎;赵毅;宋云;曲云;肖小健;
采用土柱实验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焦化厂萘污染砂土的淋洗效果,同时研究了超声预处理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土壤淋洗的增强效果及粉土和粘土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土壤淋洗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1)1g·L-1的TritonX-100、AEO-9和Tween80对同一萘浓度(192.4mg·kg-1)的土壤洗脱效率分别为73.0%、81.5%和59.0%,2g·L-1的表面活性剂的洗脱效率要高于1g·L-1的洗脱率,分别为96.5%、95.1%和88.2%.2)对土壤进行短时超声处理(80Hz)促进了洗脱率的提高,超声10min的淋洗效果要高于超声5min的淋洗效果;土壤分别经5min和10min超声处理后,2g·L-1浓度的TritonX-100对萘的洗脱率从94%分别提高到98.8%和99.6%,洗脱时间从255min分别减少到172min和160min.3)砂土中含有粉土和粘土对洗脱效果有不利影响,且粘土的影响要更严重,当萘污染的砂土混入5%的粘土时,2g·L-1浓度的TritonX-100对萘的洗脱率从94.7%下降至73.8%,洗脱时间从255min增加至605min,而混入20%的粉土洗脱率仅下降到88.4%,洗脱时间增加至512min.
2010年01期 v.5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苑麟勇;安立龙;陈春亮;
为了探讨一种通用型水基消泡剂DREWPLUS 5350 EP的毒理学安全性,以昆明系小鼠为研究对象,依据毒理学中国试验标准,通过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骨髓微核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其对小鼠的毒性,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经口LD50>24414mg·kg-(1bw),属实际无毒级;蓄积毒性试验、小鼠微核试验为阴性;在高剂量大于等于5375mg·kg-(1bw)的试验条件下,亚急性毒性试验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肝脏系数差异极显著;其它检测指标均未观察到有毒理学意义的异常变化;小鼠经口摄入DREWPLUS 5350 EP消泡剂小于等于2688mg·kg-(1bw)是安全的.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2010年01期 v.5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