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报


综述

  • 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合物干扰胰岛素分泌潜在作用机理

    韩绍伦;李剑;王子健;

    不断升高的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与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合物使用量增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合物可能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是影响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在此背景下,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暴露与糖尿病发病之间的流行病学关系;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合物暴露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调节、高胰岛素效应及其潜在的作用机理,表明影响胰岛素分泌是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合物调节代谢,诱发糖尿病的重要作用机制。

    2014年02期 v.9 18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5 ]
  • 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胚胎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前景

    施华宏;朱静敏;朱攀;杨红伟;吴粒铰;

    首先介绍了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作为新的模式动物的发展过程以及热带爪蟾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非洲爪蟾(X.laevis)胚胎在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热带爪蟾胚胎在污染物致毒效应和作用机理、毒理学理论和环境样品生态毒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热带爪蟾网站、书籍和养殖等方面的信息资源。

    2014年02期 v.9 190-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9 ]
  • 纳米银的植物毒性研究进展

    彭小凤;朱敏;任洁;钱海丰;

    纳米银因其具备良好的催化、超导性能及杀菌消毒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及医药等领域,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金属纳米材料。纳米银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大大增加了其向环境释放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纳米银可通过植物积累进入食物链,因此对纳米银的植物毒理学研究尤为重要。纳米银的植物毒性与其被植物体吸收、迁移及转化有关。它可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苗期的生理生化过程和细胞结构等营养生长,也影响植物的开花、结实等生殖过程,并影响DNA的稳定性。但目前纳米银的毒性是否由银离子引起尚未确定。

    2014年02期 v.9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5 ]
  • 酚类环境雌激素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岳宗豪;赵欢;周一兵;

    已有研究发现多种酚类化合物可以干扰水生生物正常内分泌代谢,对生物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毒性效应,进而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酚类化合物对生物体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毒理学研究进展,在详细概述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2014年02期 v.9 205-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6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9 ]
  • 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金姝兰;黄益宗;

    为了解稀土元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土壤稀土元素生态毒性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途径,稀土元素对农田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高浓度的稀土元素会破坏植物细胞膜的性质和结构,影响植物的抗氧化系统,扰乱植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正常吸收和利用,诱使植物细胞发育不良、染色体畸变等现象发生。稀土元素可影响动物的消化、呼吸、生殖、神经、血液和免疫系统等。稀土元素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等均有影响。探讨了土壤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诊断方法,目前常见的植物毒性诊断法、蚯蚓毒性诊断法、土壤微生物诊断法、生物标记物诊断法和遗传毒性诊断法等可用来诊断土壤中稀土元素的生态毒性。提出了以后开展土壤稀土元素生态毒性研究应加强的方面:在群落、个体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稀土元素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加强稀土元素生态毒性诊断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探讨,进行稀土元素生物有效性与土壤因素关系的研究等。

    2014年02期 v.9 213-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10 ]
  • 镉胁迫对不同镉富集能力海水养殖贝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扇贝和菲律宾蛤仔为例

    赵艳芳;吴继法;翟毓秀;宁劲松;盛晓风;丁海燕;尚德荣;

    为研究具有不同镉(Cd)富集能力的扇贝和菲律宾蛤仔在相同镉胁迫环境下的抗氧化能力反应的差异,将2种贝类于0.05mg·L-1Cd环境中暴露10 d,分别于第0天、2天、4天、6天、8天、10天分别取样检测内脏团中SOD、CAT、GPx、GST酶活性和GSH含量,同时分析内脏团中Cd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Cd胁迫组,扇贝和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SOD和CAT酶活反应相似,均呈先被诱导后被抑制的规律,且2种贝类的SOD和CAT活性差异较小。2种贝类内脏团中GSH含量、GST和GPx活性变化差异较大:扇贝内脏团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GST和GPx活性均在第2天和第4天时处于显著诱导状态(p<0.05),从第6天时处于抑制状态,而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GSH含量、GST和GPx活性在Cd暴露期间无显著变化,且2种贝类间比较,扇贝内脏团中GSH含量和GST活性在整个实验期间始终显著高于菲律宾蛤仔(p<0.05),GPx活性从第4天开始高于菲律宾蛤仔;对于无镉污染的对照组,扇贝和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SOD、CAT和GPx活性无显著差异,但扇贝内脏团中GSH含量和GST活性显著高于菲律宾蛤仔,其中前者GSH含量约为后者的22倍。研究同时表明在相同镉环境下扇贝内脏团对Cd的富集浓度和富集速率均远高于菲律宾蛤仔。本研究明确了2种贝类在相同镉环境下的抗氧化反应的差异,推断出扇贝内脏团中高含量的GSH以及较高的GST和GPx活性可能在扇贝高富集、高耐受Cd方面起重要作用。

    2014年02期 v.9 224-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8 ]
  • 6种苯系物对球等鞭金藻和新月菱形藻的生长抑制

    王摆;高士博;董颖;王笑月;周遵春;

    海洋环境中苯系物污染主要来源于海洋溢油事故以及沿海石油化工企业的废水排放。为探究苯系物对海洋微藻的毒性作用,选择球等鞭金藻和新月菱形藻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考察了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6种苯系物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64.0 mg·L-1暴露浓度下,6种苯系物对2种微藻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对球等鞭金藻的24 h的半数效应浓度(24 h-EC50)分别为:17.07、12.88、7.58、0.55、0.36、0.27 mg·L-1;对新月菱形藻的24 h-EC50值分别为:1.03、0.68、0.46、0.40、0.42、0.38 mg·L-1。上述研究结果为确定苯系物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4年02期 v.9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34 ]
  • 免疫毒性评价中不同淋巴细胞激活剂致大鼠外周全血产生细胞因子作用的评价

    艾文超;李海山;刘伟;宋乃宁;程艳;崔媛;李蕾;谢文平;陈会明;

    淋巴细胞激活剂可有效活化免疫细胞,进而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但不同激活剂及激活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的种类和水平。为评价不同激活剂促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筛选一种快速有效的激活方法用于细胞因子检测,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佛波酯(PMA)/钙离子载体、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 A)、脂多糖(LPS)和美洲商陆素(PWM)体外激活大鼠外周全血0、2、4、6、8、10 h,对各样本中10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进行检测,并评价了环孢素A和硫唑嘌呤2种免疫抑制剂对激活剂诱导产生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5 ng·mL-1PMA和1μg·mL-1钙离子载体体外诱导6 h可以显著升高大鼠外周全血IL-2、IFN-γ、TNF-α、RANTES和TGF-β含量,是一种作用广泛的激活方法。其诱导产生细胞因子作用的变化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和功能的损伤,可有效用于外源化学物免疫毒性评价。

    2014年02期 v.9 239-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乙烯菌核利对稀有鮈鲫性腺组织及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杨丽华;査金苗;王子健;

    乙烯菌核利在哺乳动物实验中被广泛证实具有抗雄激素效应,而对鱼类的研究结论目前并不统一。将性成熟稀有鮈鲫分别暴露于0、2、10、50μg·L-1乙烯菌核利21 d,研究环境浓度下乙烯菌核利对鱼类生殖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雌鱼的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在所有浓度组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卵巢组织中卵泡的发育受到了抑制;而雄鱼仅HSI在最高浓度组(50μg·L-1)出现显著降低(p<0.05),精巢组织切片也未观察到明显损伤,说明乙烯菌核利对雌鱼生殖系统的影响大于雄鱼。在转录水平上,雌鱼性腺中er mRNA、vtg mRNA分别在50μg·L-1和10、50μg·L-1时显著升高(p<0.05),ar mRNA在所有浓度组显著升高(p<0.05);而雄鱼性腺中ar mRNA、dmrt1 mRNA水平分别在10μg·L-1浓度组和所有浓度组显著降低(p<0.05),er mRNA在所有浓度组显著降低(p<0.05),说明雌雄鱼对乙烯菌核利暴露的分子响应机制存在差异。综上,环境浓度下乙烯菌核利短期暴露会对稀有鮈鲫生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雌雄鱼在敏感性和分子响应机制上都存在差异。

    2014年02期 v.9 245-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5 ]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长期暴露对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内分泌干扰效应的评价

    叶婷;康美;黄乾生;董四君;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长期暴露对海水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及机制,将孵化后1周的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分别暴露于DEHP(0.1 mg·L-1和0.5 mg·L-1)和MEHP(0.1 mg·L-1和0.5 mg·L-1)6个月。结果显示:DEHP显著增加了雌性和雄性海洋青鳉的肝指数,而MEHP只在高剂量时显著增加雄性青鳉的肝指数。对于雌性青鳉,DEHP暴露后肝脏雌激素相关基因ERα、ERβ、ERγ、VTG1、VTG2、ChgH和ChgL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对于雄性青鳉,DEHP暴露后,只有肝脏ERβ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相比之下,MEHP暴露对雌性和雄性青鳉肝VTG和Chg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DEHP激活了雌性和雄性青鳉的肝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而MEHP只在低剂量时上调了雄性青鳉PPARγ的表达。在雌性和雄性青鳉体内,VTG和Chg的表达与ERα和ERγ的表达显著相关,并且ER与PPAR也显著相关。研究表明,DEHP长期暴露可通过激活肝性激素受体调控肝雌激素响应基因(VTG和Chg)和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的表达而对海洋青鳉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并且显示出性别特异性。MEHP对海洋青鳉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弱于DEHP。

    2014年02期 v.9 253-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4 ]
  • 沉积物中六氯苯对摇蚊幼虫的慢性毒性效应

    刘丽;钟文珏;祝凌燕;

    以淡水底栖动物花翅羽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幼虫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沉积物中六氯苯(HCB)对其28 d的慢性毒性效应,观察摇蚊幼虫的存活情况和活动行为,以死亡率、羽化率和羽化时间为受试终点,计算28 d试验后沉积物中HCB对摇蚊的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LC50)以及50%羽化时间(50%emergence time,EmT50)。结果表明,HCB对摇蚊28 d的LC50为59.8 mg·kg-1,对摇蚊羽化率的半数效应浓度(half 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为59.8 mg·kg-1。与大多数污染物不同,HCB有促进摇蚊幼虫筑巢行为和羽化的作用,随着HCB染毒浓度升高,摇蚊幼虫筑巢行为加强,EmT50缩短。暴露于高浓度HCB(>21.6 mg·kg-1)时,摇蚊的EmT50与对照相比明显缩短,尤其对雄性摇蚊影响更大。但与对照相比,HCB对羽化摇蚊的性别比没有很大影响。

    2014年02期 v.9 261-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86 ]
  • 离子液体[C_8 mim]Cl对泥鳅胚胎和仔鱼的毒性

    南平;王琼琼;亓蒙;翟胜娜;张玉玲;易叔红;常重杰;

    以泥鳅的胚胎及仔鱼为试验材料,选择胚胎发育的4个不同时期(囊胚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及仔鱼期为处理开始的时间点,探讨了离子液体[C8mim]Cl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8mim]Cl浓度增加,泥鳅胚胎的孵化率下降,畸形率上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67~150 mg·L-1的[C8mim]Cl对泥鳅胚胎均表现出明显的致畸毒性效应;随着[C8mim]Cl浓度增加,泥鳅仔鱼死亡率上升,而100~225 mg·L-1的[C8mim]Cl对泥鳅仔鱼具有明显的致畸、致死作用。其中,[C8mim]Cl对孵出期泥鳅仔鱼的24 h、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7.95和86.77 mg·L-1;而[C8mim]Cl对孵出后3 d泥鳅仔鱼的24 h、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3.77和40.98 mg·L-1。由上可知,在一定的剂量内,[C8mim]Cl对泥鳅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有明显的致畸、致死作用,这为离子液体[C8mim]Cl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年02期 v.9 268-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1 ]
  • 多氯联苯对我国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

    程金金;宋静;吕明超;王兴祥;

    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氯联苯(PCBs)一旦进入土壤将长期存留并对土栖生物产生潜在危害。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外源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筛选出指示PCBs污染的敏感指标并获取可靠的生态毒理数据十分重要。研究以江西红壤和天津潮土为供试土壤,在室内25℃连续培养28 d的条件下进行了生态毒理实验,选择了微生物量碳、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为微生物指标。结果显示:1)在28 d培养时间内,多氯联苯(PCBs)的毒性作用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在红壤中的毒性作用强于在潮土中,表明PCBs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作用存在时间效应并受土壤性质的影响。2)各微生物指标的敏感性不同,微生物量碳、脲酶活性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PCBs污染反应不够敏感,而土壤呼吸强度、代谢熵、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对PCBs污染反应敏感。3)14 d时,红壤中PCBs对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1.20、3.18和1.09 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6.31、4.73和>50 mg·kg-1;28 d时,红壤中PCBs对硝化作用、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和代谢熵的EC10值分别为2.32、0.77、0.51和0.71mg·kg-1,而在潮土中分别为5.91、1.65、3.00和>50 mg·kg-1。综合考虑经济和实际需要等因素,建议将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和脱氢酶活性作为PCBs污染土壤生态毒理评价中的首选敏感指标,并建议培养时间设置为28 d。

    2014年02期 v.9 273-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1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9 ]
  • 芴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毒性效应的比较

    刘翔宇;孙力平;陈旭;庞伟玲;

    为考察多环芳烃芴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将斑马鱼成鱼以及0 hpf(孵化后0 h)和10 hpf(孵化后10 h)的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芴溶液中,观察各时间段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各毒理学终点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结果表明,成鱼、0hpf胚胎、10 hpf胚胎的48 h-LC50分别为4.013、6.074、28.980 mg·L-1,三者对芴的致死敏感性为成鱼>0 hpf胚胎>10 hpf胚胎。芴的毒性作用主要发生在胚胎的分节期(10 h)之前,0 hpf胚胎各项指标敏感性依次为:36 h心率异常>48 h心包囊肿>24 h无主动运动>48 h卵黄囊水肿>24 h发育阻滞。斑马鱼对芴染毒最敏感指标为36 h心率异常,0 hpf胚胎心率值随染毒浓度增大而减小,并在8 mg·L-1达到抑制峰值,心率最大抑制率为41.3%。芴主要作用于斑马鱼胚胎心脏器官组织。

    2014年02期 v.9 284-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2 ]
  • 焦化废水A~2/O处理过程中的组成和毒性变化规律

    刘聪;陈吕军;朱小彪;马德华;

    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毒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本文以实验室构建的A2/O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废水处理过程化学成分和急性毒性的变化。采用紫外扫描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考察了处理系统各阶段出水的物质组分,并采用固相萃取和超滤膜分离等手段对水样各组分的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芳香族物质等毒物的去除,焦化废水的急性生物毒性在该处理系统中被逐步削减,最终出水的毒性当量仅为原水的28%;不同组分的生物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废水水样的强极性和中等极性有机组分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毒性当量,而这些物质主要在缺氧段及好氧段被削减;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可推断焦化废水中一类很难在A2/O处理系统中被完全去除的芳香族蛋白质类似物(Ⅱ区)很可能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是构成出水毒性的主要物质。

    2014年02期 v.9 291-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06 ]
  • 环境浓度水平的镍对不同生命阶段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体长与运动的刺激效应

    陈晓雪;于振洋;尹大强;

    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L1(自虫卵开始培养10 h)、L3阶段(36 h)和年轻成虫阶段(72 h)为起始暴露阶段,进行环境浓度(3.18E-3、3.18E-2、3.18E-1和3.18μmol·L-1)水平的72 h镍暴露试验,以体长与行为学指标为终点研究了不同生命阶段对毒物兴奋效应的影响。在所有暴露浓度下,镍对L1线虫的体长均表现出显著的刺激效应,3个较高浓度下(3.18E-2、3.18E-1和3.18μmol·L-1)的刺激效应相似,均表现为比空白多23.6%(P<0.05)的水平;L3线虫的体长在低浓度受到刺激,在高浓度受到抑制,表现为毒物兴奋效应;年轻成虫在所设4个浓度下均没有显著响应。在所有暴露浓度下,镍对L1线虫的身体弯曲运动无显著效应;镍对L3线虫的身体弯曲频率表现为刺激效应,并且该刺激效应随暴露浓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3.18E-2μmol·L-1表现出最大刺激效应,比空白多59.0%(P<0.05);镍对年轻成虫的身体弯曲频率表现为比空白多17.7%~30.1%(P<0.05)的刺激效应,该刺激效应在不同浓度下不具有显著性差异。镍对L1线虫的倒退运动表现出显著的、随暴露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刺激效应,在3.18μmol·L-1表现出最大刺激效应,比空白多187.0%(P<0.05);镍对L3线虫的倒退运动在3.18μmol·L-1下表现为比空白多22.7%(P<0.05)的刺激效应;镍对年轻成虫的倒退运动在较高的3个浓度下(3.18E-2、3.18E-1和3.18μmol·L-1)表现为比空白多46.7%~86.7%(P<0.05)的刺激效应。研究揭示环境浓度水平的镍暴露对不同生命阶段秀丽线虫的体长与运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效应。

    2014年02期 v.9 299-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9 ]
  • 我国六价铬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研究

    廖静;梁峰;杨绍贵;何欢;孙成;高世祥;崔益斌;

    参照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推导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国家水质基准的技术指南"的程序和规范,筛选了我国广泛存在的淡水水生生物物种,收集现有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数据,结合课题组实验得到的部分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分别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以及澳大利亚的水质基准技术方法对我国六价铬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了推导。获得了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的六价铬的双值基准,3种方法得到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23.97、22.84、29.0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4.63、10.35、9.00μg·L-1,在同一个数量级上,但与美国的基准值有一些差异,建议使用SSD法推导CMC值和CCC值。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一些有用的基础资料。

    2014年02期 v.9 306-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6 ]
  • 受体报告基因实验及其在维甲酸和维甲酸X受体干扰物监测中的应用

    钟恩惠;王艺磊;王淑红;

    受体报告基因实验具有快速、经济、灵敏、方便等诸多优势,在高通量筛选类或抗雌雄激素等通过核受体起作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环境中的维甲酸和维甲酸X受体干扰物如有机锡等有着类似的作用机制,研究者也开始采用受体报告基因实验的方法对该类污染物进行筛选与监测。本文综述了受体报告基因实验的技术方法,包括报告基因和宿主细胞的选择,并介绍了该方法在人工合成的维甲酸和维甲酸X受体干扰物筛选以及环境样品中该类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综述总结了应用受体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研究中的不足并对该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为该方法在环境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2014年02期 v.9 319-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7 ]
  • 筛分水平浓度法构建浑河沉积物重金属基准初步研究

    赵艳民;张雷;秦延文;郑丙辉;马迎群;

    以浑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应用筛分水平浓度法初步探讨了浑河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铜、铅、锌和镉)沉积物质量基准推荐值。结果表明,筛分水平浓度法获取的浑河沉积物铜、铅、锌和镉的质量基准分别为46.69、39.18、140.03和0.54mg·kg-1(以干质量计)。通过与不同国家及地区指定的重金属质量基准推荐值以及本地区采用其他方法推导的重金属基准推荐值进行比较,推算出本研究获取的4种重金属沉积物质量基准推荐值接近所有数据的中间值。由于本研究中用于推导沉积物质量基准的数据相对较少,导致获取的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推荐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014年02期 v.9 329-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2 ]
  • 打印机使用过程中颗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及其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石小飞;陈瑞;霍玲玲;赵琳;白茹;让蔚清;陈春英;

    打印机的应用日趋广泛,其释放的颗粒物质尤其是纳米颗粒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现有研究已经证明纳米级颗粒物更容易进入呼吸系统,穿越气血屏障,随之引起机体的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和遗传毒性等。打印机释放颗粒的暴露水平评价及其毒理学效应识别是评估打印机健康风险的基础。本文综述了打印机工作场所颗粒暴露水平的监测结果、实验室模拟研究进展、人体采样评价、流行病学调查、体外细胞或整体动物水平毒理学效应评价方法及结果,并提出了打印机危害评估过程的标准化方案建议,以利于不同研究间的比较和总结。

    2014年02期 v.9 339-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3 ]
  • 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细胞毒性效应

    端正花;王勋功;王华;李宁涛;朱琳;

    新型污染物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利用MTT(噻唑蓝)法研究了PFOA/PFOS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低剂量PFOA和PFOS对人体正常肝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毒性,其3 d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约为5和0.5μg·L-1。此外,PFOA和PFOS均对MCF-7细胞增殖表现出显著的非单调剂量-毒性效应,并且在环境浓度范围(<0.6μg·L-1)内均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表现出潜在的类雌激素作用风险。

    2014年02期 v.9 353-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9 ]
  • 基于斑马鱼和发光细菌评估制革废水毒性及其削减效率

    陈文艳;赵远;郑国娟;马勇;雷春生;蔡强;

    随着制革工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其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评价制革废水的生物毒性以及处理工艺对毒性的削减效率,选择费氏弧菌、明亮发光杆菌、斑马鱼幼鱼及其胚胎作为受试生物,分析了制革废水的急性毒性和发育毒性,比较了不同受试生物对制革废水毒性的敏感性,并结合理化指标对废水的毒性削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受试生物的敏感性大小为斑马鱼胚胎>明亮发光杆菌>斑马鱼幼鱼>费氏弧菌明亮发光杆菌>斑马鱼胚胎>斑马鱼幼鱼>费氏弧菌;发光菌及斑马鱼幼鱼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制革废水经过整个工艺处理后,废水的急性毒性已降至检测线以下,即0TUa;斑马鱼胚胎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制革废水仍存在急性毒性,基础毒性当量为0.5 TUa,同时还对胚胎的发育存在一定影响,对胚胎孵化及畸形的毒性当量分别为0.7 TUa和0.13 TUa。综上可知,处理后的制革废水对环境的影响已得到初步的有效控制,但仍需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更大程度削减毒性的目的。

    2014年02期 v.9 358-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92 ]
  • 镉对北京城郊土壤潜在硝化速率的影响

    王月;王学东;杨昱祺;高伟明;田雨;

    采集北京城郊5个区县的3种土壤褐土、潮土和山地棕壤,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外源添加镉(Cd)对土壤潜在硝化速率(PNR)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采样点土壤的PNR分别随土壤中总Cd和有效态Cd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所有处理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与PNR的相关关系(R2=0.42,p<0.001)优于土壤总Cd含量与PNR的相关关系(R2=0.27,p=0.001)。在土壤总Cd含量和PNR的逐步回归分析中,引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2个变量可提高其相关性。基于土壤总Cd的EC50(PNR降低至对照50%时的土壤Cd浓度)和有效态Cd的EC5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分别相差2.3倍和3.3倍,而EC10(PNR降低至对照10%的土壤Cd浓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分别相差8.5倍和10.8倍。基于总Cd的EC50最低值出现在CEC最小的丰台土壤,而最高值出现在有机质含量最多的灵山土壤,但这2个EC50值未达到显著性差异,表明5个采样点的土壤有机质和CEC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d对PNR的毒性,但不足以引起EC50的显著变化。

    2014年02期 v.9 36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
  •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血细胞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

    赵春风;刁晓平;谢嘉;曹佳;宋芹芹;郑鹏飞;王海花;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是一种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潜在毒性、致癌性。选取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为研究对象,研究DEHP对其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将成年马氏珠母贝暴露于不同浓度(0.5、2.0、8.0、16.0 mg·L-1)的DEHP中,暴露14 d后测定血细胞数目(THC)、吞噬能力(phagocytic activity)、细胞膜稳定性(cell membrane stability)、脂质过氧化程度(LPO)和总谷胱甘肽含量(T-GSH)的变化。结果显示,血细胞数目随DEHP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0.5 mg·L-1。细胞膜稳定性和吞噬活力均随DEHP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LOEC值分别小于2和8 mg·L-1。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随染毒浓度增加逐渐升高,在8 mg·L-1浓度组达到最高值,之后降低,与之相应的脂质过氧化水平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LOEC<2 mg·L-1。8mg·L-1浓度组的总谷胱甘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LOEC<8 mg·L-1。研究结果表明:DEHP染毒14 d对马氏珠母贝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同时还会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效应,在所测试的指标中,血细胞计数对DEHP的胁迫最敏感(LOEC<0.5 mg·L-1),细胞膜稳定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敏感性次之(LOEC<2 mg·L-1)。

    2014年02期 v.9 375-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8 ]
  • 微囊藻毒素在太湖白鲢体内的累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贾军梅;罗维;吕永龙;

    太湖蓝藻水华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MCs)的生物累积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已成为最近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从太湖的不同区域(梅梁湖、西部沿岸区、南部沿岸区和湖心区)采集不同体重和体长的白鲢,利用固相萃取方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白鲢不同器官中MCs的3种异构体MC-RR、MC-YR及MC-LR的含量,结合不同湖区的相关水质指标分析了MCs在白鲢体内的累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白鲢不同器官MCs的含量由高到低为:肠壁>肾脏>肝脏>肌肉>心脏,且肠壁累积的MCs显著高于肾脏、肝脏、肌肉和心脏。MC-RR含量是白鲢各器官累积MCs的异构体的主体,约占MCs的60%。梅梁湖鲢鱼的肌肉、肾脏和心脏中MCs均高于西部沿岸区、南部沿岸区和湖心区。生物指标(体重和体长)是影响白鲢肾脏内MCs和MC-RR含量以及肠壁内MCs含量重要因素。太湖水质指标总磷(TP)、藻细胞数量、湖泊营养指数及环节动物数量尤其是TP对白鲢肝脏累积MCs产生明显影响,TP、总氮(TN)、铵态氮(NH4-N)、内梅罗指数和环节动物数量尤其是NH4-N对肠壁累积MCs产生明显影响。

    2014年02期 v.9 382-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34 ]

动态与信息

  • 日本将3种物质列为有毒物质

    <正>2014年4月25日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日本厚生劳动省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该省计划将3种物质以及它们的制剂列为有毒或有害物质和制剂。这些物质是:氯-2,4-二硝基苯;氯甲酸苯酯;邻苯二酚。前2种物质将被列为有毒物质,第3种物质将被列为有害物质。根据该通报,将于6月20日对有毒和有害物质控制法进行修订,并且这些修订将自7月1日起生效。

    2014年02期 v.9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台湾地区为4类有毒物质颁布草案许可法规

    <正>2014年4月24日台湾环保署于4月22日公布了将要求企业为4类有毒化学物质的处理获得许可的提议以及草案法规。环保署获得授权,负责依据由马英九"总统"在12月份颁布的修订版《有毒化学物质控制法》第7条起草该法规。

    2014年02期 v.9 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欧盟委员会批准4种生物杀灭活性物质

    <正>2014年4月2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实施条例,批准将4种活性物质用于生物杀灭产品。在3月份的生物杀灭剂主管部门会议上通过的这些化学物质以及它们的批准用途有:四氟苯菊酯,用于杀虫剂、杀螨剂以及其他节肢动物防治产品(产品类别18);IR3535,用于驱避剂和引诱剂(产品类别19);十二烷酸,用于驱避剂和引诱剂(产品类别19);二氧化硅,用于杀虫剂、杀螨剂以及其他节肢动物防治产品(产品类别18)。所有批准都将于5月20日生效。

    2014年02期 v.9 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 ]
  • 修订版《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改回优先适用规定

    <正>2014年4月24日来源:Chemical Watch网站众议院提出的一项改革《有毒物质控制法》的最新版草案法案放松了关于州法律优先适用的规定,并为美国环保署(EPA)对现有化学物质进行评估设定了最后期限。环境与经济小组委员会定于4月29日就修订版草案举行一次听证。在《商业活动中的化学品法》的第一版草案中,美国环保署对一种物质的低优先性指定将优先于对该物

    2014年02期 v.9 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中国检科院化学品安全研究所成为中国唯一加入WHO化学品风险评价网络成员

    <正>2014年5月1日2014年5月1日,中国检科院化学品安全研究所成为中国唯一加入WHO化学品风险评价网络成员。已加入该网络的成员包括法国国家食品、环境及劳动卫生署(ANSE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奥克拉荷马基督教大学、田纳西大学、北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瑞士联邦公共卫生办公室、俄

    2014年02期 v.9 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加拿大禁止含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泡沫的儿童产品

    <正>2014年4月24日来源:Chemical Watch网站加拿大政府已禁止生产、进口或销售全部或部分由含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的聚氨酯泡沫制造的面向3岁以下儿童的产品。加拿大政府发布命令,将上述产品添加到《加拿大消费品安全法》的附表2中。依据该法案第5条,被列入附表2的产品被禁止生产、进口、宣传或销售。该禁令涵盖玩具、防侧睡枕和哺乳枕等产品。

    2014年02期 v.9 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纳米颗粒帮助评估水生生物毒性

    <正>2014年4月24日来源:《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对水生生物给送试验化学物质的方法,以用于评估经口暴露的影响。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将一种试验化学物质封包在生物高聚物纳米颗粒内,然后,通过pH变化触发在试验生物体的消化系统内将该化学物质释放出来。目前,由于化学物质给送的困难性,很少在水生生物系统中评估经口暴露。化学物质常常会溶解到水中,

    2014年02期 v.9 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OECD更新关于化学物质分组的指南

    <正>2014年4月17日根据从OECD成员国收集的2012年信息,500多种化学物质的初始危害评估使用了一种分组或分类方法。OECD发布了关于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组以进行危害评估的指引的第二版。目前,在OECD合作化学物质评估计划内评估的物质中有超过1/3在化学物质类别中,该文件写道。"随着各成员国的经验增长,该比例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大幅提高,"它补充道。

    2014年02期 v.9 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 ]
  • 欧盟议会支持逐步停止在包装中使用致癌、致突变和生殖毒性物质

    <正>2014年4月16日来源:Chemical Watch网站欧盟议会已在全体会议上表决同意逐步在所有包装中停止使用具有致癌、致突变或生殖毒性(CMR)或者内分泌扰乱性质的物质。在本届授权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欧盟议会表决同意对关于废物和废物包装的欧盟指令进行修订,以

    2014年02期 v.9 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美国各州启动规制化学品的计划

    <正>2014年4月17日来源:Chemical Watch网站一项将在可能被包括在消费品中的化学物质管制方面向佛蒙特州规制部门提供更大自主权的措施已通过该州参议院表决,现在,即使反对者也认为该措施很快将获得众议院通过。第S239号法案吸引了全国的注意,当然,行业组织将努力阻止它获得通过。这些组织包括美国化学理事

    2014年02期 v.9 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美国环保署撤销针对4种物质的重要新用途规则

    <正>2014年4月16日美国环保署(EPA)撤销了其在2月份基于快速直接最终法规制定程序颁布的35项重要新用途规则中的4项。这4项重要新用途规则涵盖下列物质:MDI改性聚亚烷基乙二醇;丙烯酸酯聚合物与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1,3-苯二甲酸与1,4-苯二甲酸、1,4-二甲基1,4-苯二甲酸酯、2,2-二甲基-1,3-丙二醇、十二烷二酸、1,2-乙二醇、己二酸、1,6-己二醇、烷二醇酯的聚合物;芳香族异氰酸酯;以及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聚丙二醇和二醇类物质的聚合物。

    2014年02期 v.9 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美国环保署发布为期4年的战略计划

    <正>2014年4月14日美国环保署(EPA)于4月10日发布了一项为期4年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了去年11月发布征求评议的一项草案战略计划中详细列出的多项提议。关于化学风险和人类健康,该署打算到2018年,针对预计将在2017年前获得它们的相关数据的化学物质完成所有内分泌扰乱物质筛查计划(EDSP)决定。美国环保署还打算到2018年,为所有83种《有毒物质控

    2014年02期 v.9 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美国非政府组织分析关于120种关注化学物质的数据

    <正>2014年4月17日环境保护基金组织发布了一份题为《全美范围内的有毒物质》的报告,该报告编纂和分析了关于该组织表示已被权威机构确定属于"已知或怀疑健康危害"的120种化学物质的数据。使用美国环保署收集的数据,环境保护基金组织列出了这些化学物质中有哪些在美国销售,它们的生产量,生产或进口它们的企业,以及它们的生产地点和使用方式。随附的一份交互式地图允许用户获取数据,并

    2014年02期 v.9 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替代试验会议就跟踪替代试验方法的审查系统达成一致

    <正>2014年4月14日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的欧盟动物试验替代方案参考实验室(EURLECVAM)发布了该实验室与替代试验方法国际合作(ICATM)工作组于2013年11月26-27日举行的一次会议的记录概要。替代试验方法国际合作(ICATM)工作组伙伴方在这次会议上就多项提议达成一致。这些提议包括选择和确定优先试验方法,以及使用EURL Ecvam的"欧盟化学品规范替代方法审查,验证和批准跟踪系统"

    2014年02期 v.9 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9 ]
  • 丹麦重新评估四氯乙烯人类健康影响

    <正>2014年4月14日丹麦环保署发布了一份报告,重新评估了四氯乙烯暴露的人类健康影响。该报告对一项2001年研究进行了更新,并包括了一项针对环境空气中存在的四氯乙烯的质量标准建议。该报告评估了是否应基于关于四氯乙烯的生殖毒性和致癌作用的新数据、评定和评估,对目前基于健康的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它指出,目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争论都围绕这些作用。该研究还考虑

    2014年02期 v.9 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7 ]
  • 纳米颗粒尺寸定义可能不适用于评估其环境影响

    <正>2014年4月17日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常常用于定义纳米颗粒的100nm粒度上限可能"不合适"用于评估环境影响,由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表示。这些科学家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学报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中写道,100nm的基准"未反映与纳米颗粒的生态学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有研究报告,超过阙值粒度的纳米颗粒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这些发现显示,可能存在产生环境影响的

    2014年02期 v.9 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欧洲化学品管理署就34项试验提议征求意见

    <正>2014年4月23日欧洲化学品管理署(ECHA)宣布就针对19种物质的34项试验提议征求意见。大部分这些试验提议针对出生前发育毒性、两代生殖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此外,还提出了一项关于对鱼类的长期毒性和体内遗传毒性的提议。这些意见征询的截止时间为5月30日。此外,还有另外30项试验提议进行意见征询,截止时间为5月19日。

    2014年02期 v.9 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下载本期数据